行业动态
新一轮找矿突破大讨论 | 对深化我国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思考和建议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新一轮找矿突破大讨论 | 对深化我国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思考和建议

发布时间:2023-03-17   编辑:中勘机械   访问量:2584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近年来,我国能源资源供需环境和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今年的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提出,围绕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全面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国自然资源报》即日起开设“新一轮找矿突破大讨论”专栏,旨在引导地勘行业广泛参与讨论,积极建言献策,凝聚行业共识,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扎实开展。

地质勘查行业一直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和矿产资源安全的历史使命。从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实现地质找矿突破以及推动行业改革发展的殷切希望。自然资源系统以及地质勘查行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总体战略布局,牢记能源资源安全“国之大者”,踔厉奋发、持之以恒,扎实推进国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高质量发展,持续发现和探明新资源,不断夯实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根基。

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提出和建立

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发布,提出要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富有活力的地质工作新体制。2009年初,为服务推动整装勘查、实现找矿快速突破,破解地质工作长期存在的地质勘查与矿产开发脱节等问题,原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和地勘行业,组织开展了多层面、多领域的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在全面总结“泥河模式”“嵩县模式”和新疆“358项目”、青藏专项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为核心的地质找矿新机制基本思路框架。

新机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遵循地质工作规律为前提,在当时的体制框架下,构建起中央、地方及企业相互联动,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矿产勘查及地质勘查基金有机衔接,地质勘查与矿产开发紧密结合,地质找矿、矿业权管理及地勘队伍改革发展协调配合的生动局面。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提出和建立,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地质工作的客观规律和特殊性,尊重了行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服务推动整装勘查,取得了积极成效。

锚定“四个坚持”,深化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

当前,提升国内能源和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形势更加紧迫,亟待破解“矿业政策预期不稳,市场主体信心不足,财政资金投入乏力,社会投资渠道不畅”等现实问题。事业发展的动力源于把握趋势推动改革创新,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统筹资源安全与生态安全,健全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激励政策,优化要素保障政策,激发国内矿业市场活力。

坚持市场配置资源,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市场建设,丰富地质勘查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手段,让逐渐沉淀下来的人员、技术、数据等要素流动起来,形成有利于促进地勘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素投入和利益分配机制,建立统一、高效、公平的地质勘查要素市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主要体现在维护健康稳定的市场秩序,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大幅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市场机制作用下,应注重政府调控的适度和规范,划定政府行为边界,避免对市场机制的干预和破坏,按照“先予后取,多予少取”的原则,研究制定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进入勘探开发领域的配套政策。

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勘查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要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本质要求,将统筹生态保护与资源安全作为机制运行的落脚点。深化对地质工作规律的认识,通过先进理念引导、标准规范约束,推动矿产资源的绿色勘查开发,将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贯穿“规划—立项—施工—开发—修复”全过程,努力将地质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降到最低水平。尊重资源禀赋条件,强化节约集约利用,平衡产业与生态布局,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构建生态友好型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格局。

坚持科技引领,实现地勘行业创新发展。科技创新是“基础之基础、先行之先行”,决定了行业能否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当前,我国地勘行业迫切需要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在“三深”资源利用、绿色勘查技术、资源节约集约等领域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拓展找矿新领域、新空间。要在国家层面构建深地战略科技力量,突破深部找矿理论和技术,提高对地球的认识水平和探测能力。依托产学研用平台,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重点项目立项,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注重基础地质研究与地质找矿实践结合,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结合,推动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矿理论创新。

坚持深化改革,健全激励政策体系。通过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进地质勘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变,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质工作体系。遵循资源、资产、生态管理政策统筹融合的导向,将地质工作管理摆到“以深化产权制度和空间治理改革为根本动力”“持续深化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配置和管理制度创新”等自然资源管理总体改革部署中统筹考虑,坚持“守正创新、先立后破”,协调矿业权管理制度改革、权益金制度改革与国有地勘单位改革,持续在地质工作部署、“净矿”出让、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推进各项改革,为机制运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落实“四个保障”,优化机制运行外部环境

我国当前的地质勘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依然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对实现找矿突破的要求,亟待重塑投资者信心,畅通要素流通渠道,围绕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运行和建立,需要在政策引领、找矿空间、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升支持保障力度。

深化矿政管理改革,完善政策供给保障。聚焦“合格的勘查市场主体从哪里来、优质的勘查区块从哪里来”等瓶颈问题进行改革。建立公益性地质工作持续投入机制,提升公益性地质工作服务能力,增加地质调查公共产品的供给。通过完善的地质调查信息服务,降低勘查投资风险。研究建立勘查区块优选评价以及提供可供出让勘查区块的标准化流程,从根本上解决区块从哪里来的问题。社会资本最大的激励源自对其合法权益的保护。矿业权管理制度涉及资源配置、收益分配以及投资人权益保护,要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勘查技术与资本结合,实现勘查开发一体化的矿业权管理制度体系。

统筹开发与保护,优化找矿空间保障。充分保障国内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以及储备的国土空间是提升资源安全保供能力、筑牢资源安全基础的必要条件。赋予矿产资源规划、地质勘查规划准确的空间属性,与国土空间规划在空间布局以及编制周期等方面进行充分衔接,建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核心区。按照“立足国内、适度超前”的矿产资源战略储备思路,拓展国家能源资源储备空间,对暂不宜开发的大中型矿产地,实施矿产地储备。如自然保护地内已经暂停或正在退出的矿业权,择优纳入矿产地储备范围。完善产品、产能和矿产地“三位一体”储备体系,强化战略储备区域的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应急释放机制,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

依靠技术创新实现找矿突破,提升技术保障能力。“勘查无禁区”的前提是开展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勘查。在勘查区块选择上,应丰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重点成矿区带矿产远景调查技术手段,注重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已有数据资料,提升重要成矿区带的认识水平。加强“新区域、新层系、新领域”地质调查研究,注重向“深地、深海、深空”要资源。开展资源潜力、开发条件、环境影响“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在绿色勘查技术方面,应加快对地观测、深部探测和分析测试等高新特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发挥财政投入基础作用,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地质勘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等特点。考虑到长期以来形成的国有地勘单位作为找矿主力军的实际情况,有必要继续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通过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保持财政资金稳定投入,充分发挥降低风险和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和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提升市场预期。财政资金的投向应超前部署,起到引领地质工作发展和引导勘查要素投入的基础性作用。坚持系统化、常态化开展重要能源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保障矿产资源国情调查等稳定专项经费支持。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