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变全球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同时,对矿业行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全球经济在大衰退后谷底反弹,全球矿业市场艰难回升。在国际环境更加严峻复杂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快速恢复、运行平稳,中国矿业市场持续好转。未来,全球经济复苏下行风险加大,只有合作共赢才能战胜疫情,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稳定和安全的矿产品供应作保障,一方面,要加大国内找矿力度,用“最小的经济代价”确保资源供应;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合作,补充国内资源不足。
新冠肺炎疫情使未从金融危机恢复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在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后谷底反弹。世界主要机构或组织对全球经济进行了预测,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5.5%~5.9%(表1),为近80年来的最高值。全球经济全面复苏,但复苏势头减弱。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和新的变种病毒蔓延,使得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受阻,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在4.1%以上,比2021年有所放缓。截至2021年底,新冠肺炎死亡人数累计超过540万人,其中,2021年新冠肺炎新增死亡人数350万人,新增1亿极度贫困人口。同时,全球经济复苏很不均衡,各国疫苗获取能力和政策支持力度已成为世界各国短期经济走势分化的主要“断层”。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复苏步伐落后于发达经济体,甚至出现倒退,特别是在经济贫困、政局不稳的国家。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量有四分之一以上来自美国和中国;在2022年之前,约三分之二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难以恢复到疫情之前水平。2021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的一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元年。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和疫情常态化,中国政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快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发展韧性持续显现。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4.4万亿元,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经济增长超预期(以2019年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下同),人均GDP约1.28万美元。随着国内经济复苏和疫情有效防控,国内消费市场逐步回暖,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21年前三季度,消费拉动GDP增长6.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投资需求稳定,支撑经济平稳增长,拉动GDP1.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净出口需求快速增长,拉动经济的作用增强,拉动GDP1.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3.1 矿产品价格屡创新高,剧烈震荡
2021年,全球矿产品价格屡创新高。受全球经济复苏带来的矿产品需求增加,以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国际地缘政治分裂和多极化加剧、矿山生产受阻、海运不畅运费飙升、“双碳”政策限制等因素影响,使得全球矿产品供应缺口加大,价格屡创新高。其中,煤炭、天然气、铁矿石、铜、铝、锂、镍、钴等矿产品价格皆创近年来新高。全球矿产品价格剧烈震荡,创年度最大涨跌。受矿产品供需基本面影响,原油和有色金属价格整体一路上涨。2021年,美国WTI原油现货均价68.1美元/桶,同比上涨73.4%(图1),涨至7年高点,创11年来的最大年度涨幅。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均价9 318美元/t,同比上涨50.7%;铝均价2 477美元/t,同比上涨45.9%;铅均价2 201美元/t,同比上涨20.6%;锌均价3 007美元/t,同比上涨32.6%(图2);镍均价18 465美元/t,同比上涨33.8%;钴均价51 391美元/t,同比上涨63.5%。全球碳酸锂均价13 665美元/t,同比上涨97.0%。图2 2014—2021年伦敦金属交易所铜、铝、铅、锌金属价格变化2021年,受矿产品需求和中国政策调控影响,煤炭和铁矿石价格呈现倒“V”走势。澳大利亚动力煤离岸年均价128.8美元/t,同比上涨117.8%,从1月的78.2美元/t上涨至11月的235.4美元/t,价格屡创新高,上涨2.0倍,而后大幅下跌,年底收于153.7美元/t,下跌34.7%。纽约商品交易所铁矿石(品位62%)到岸年均价160美元/t,同比上涨48.8%,7月16日创出219.8美元/t新高,而后一路下跌,年内最低价为11月9日的92.0美元/t,跌幅达58.1%。贵金属更多展现出金融属性的价值,价格在一定区间波动。伦敦金属交易所黄金年均价1 799美元/盎司,同比上涨2.6%。3.2 投资者对矿业市场的信心回调
全球矿业指数连续两年回调。2021年,全球矿业指数年内均值105,比2020年均值88.6增长了18.6%(图3),比2019年增长39.7%,两年平均增长18.2%。在疫情期间,全球矿业指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全球各国纷纷采用量化宽松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全球资本流动性加大,矿产品作为产业链上游所需的原材料,相比产业其他环节更为安全,更得世界资本青睐;二是因疫情影响,全球地缘政治多极化加剧、国际矿山生产和国际海运受限,使得矿产品供需呈现出短暂性、区域性地紧张态势,导致煤炭、天然气、铜、铁等矿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股票交易增多。2021年以来,伴随全球经济复苏、矿产品价格屡创新高,中国矿业市场进一步好转,表现为非油气地质勘查投资触底反弹,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由降转增,采选业企业利润创历史新高,矿产品生产继续保持增长,能源结构加速改善,大宗矿产品进口保持高位,这些都展现出了矿业市场较强的韧性。4.1 油气勘查投资增加,非油气触底反弹
全国地质勘查投资增加。2021年,预计全国地质勘查投资约960亿元,同比增长一成左右,增量主要来自全国油气地质勘查投资的增加,但低于十年来平均水平。而2020年,全国地质勘查投资871.9亿元,同比下降12.2%。其中,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资710.2亿元,同比下降13.5%,占总投资额的81.5%;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资161.6亿元,下降6.1%,占总投资额的18.5%(图4)。非油气地质勘查投资触底反弹。2021年上半年,全国非油气地质勘查投资70.4亿元,同比增长4.0%,为十年内首次增长。其中,受矿产品价格上涨带动,社会资金增幅较大,为21.24亿元,同比增长12.4%,占非油气勘查投资的30.2%。4.2 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由降转增
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2021年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9.4万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由降转增,同比增长7.3%,而2020年同期为下降14.1%,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高2.1个百分点,表明采矿业从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中缓慢恢复(图5)。其中,非金属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增长,同比增长27.2%;煤炭和黑色金属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同比分别增长7.1%和23.3%;油气和有色金属受疫情影响连续两年减少,同比分别下降0.4%和1.2%,但降幅收窄,分别收窄了29.2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图5 2011—2021年全国和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变化
采矿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加。2021年1—11月,采矿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而2020年同期为下降7.0%,但低于全部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8个百分点。4.3 采选业稳中有升,利润创新高
采选业稳中有升。2021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0.1%,采矿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5.1%,而2020年同期为持平。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企业同比增长4.7%,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增长3.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减少2.0%,非金属矿采选业同比增长7.8%。采选业利润创历史最高水平。2021年1—11月,受矿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全国规模以上采矿业利润创历史最高水平,为9 921亿元,同比增长1.9倍,远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38.0%的增速,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12.4%(图6)。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额6 474亿元,同比增长2.2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企业利润额1 824亿元,同比增长2.8倍;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额为769亿元,同比增长1.1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额为486亿元,同比增长45.5%;非金属矿采选业利润额374亿元,同比增长19.1%。图6 2019—2021年工业和采矿业企业利润增长变化2021年1—11月,全国能源和主要矿产品生产继续保持增长,高于疫情之前水平。能源生产增速加快。全国发电量7.4万亿kW·h,同比增长9.2%。煤炭增产保供政策成效明显,原煤产量36.7亿t,同比增长4.2%;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发挥了积极带头作用,前十大煤炭生产企业产量总计19.8亿t,同比增长5.8%,占全国原煤产量的54.0%。原油产量1.82亿t,同比增长2.5%,连续3年保持增长。天然气产量1 860亿m3,同比增长8.9%,连续5年增产超100亿m3。除粗钢和水泥外,主要矿产品生产继续保持增长。铁矿石产量9.0亿t,同比增长10.4%。粗钢产量9.5亿t,同比减少2.6%。十种有色金属产量5 911万t,同比增长6.3%;其中,精炼铜952.6万t,同比增长8.1%;电解铝3 544.7万t,同比增长5.7%。磷矿石产量9 053.1万t(折含P2O530%),同比增长12.1%。平板玻璃9.3亿重量箱,同比增长8.4%。水泥产量21.7亿t,同比减少0.2%(图7)。图7 2019—2021年重要矿产品生产增长率变化4.5 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加速调整
电力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2021年1—11月,核能、风力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kW·h大关,占全国发电量的比例为14.2%,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能源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在一次能源消费中,预计2021年煤炭占比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占比提高0.6个百分点(图8)。图8 2011—2021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4.6 大宗矿产进口量保持高位
大宗矿产进口量保持高位,其中,煤炭、天然气、铜矿进口量增加,原油、铁矿石进口量减少。2021年,煤炭进口量3.2亿t,同比增长6.6%;原油进口量5.1亿t,同比减少5.4%,为2005年以来首次下降,这主要是受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以及国内环保政策影响;石油对外依存度70.7%,比2020年下降3.3个百分点。天然气进口量1 674.7亿m3,同比增长19.9%,对外依存度44.8%,比2020年提高2.2个百分点。受能耗双控影响,国内铁矿石需求减少,进口铁矿石11.2亿t,同比减少3.9%,对外依存度74.1%,比2020年下降1.5个百分点(图9)。铜精矿进口量2 340.4万t,同比增长7.6%。图9 2011—2021年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变化
5.1 全球经济复苏下行风险加大,只有合作共赢才能破局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给世界和人类社会带了历史性、革命性的影响,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更给人们的意识形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此背景下,我们不仅迫切需要重新审视人类的文明、文化以及制度体制,更应该重新思考我们同自然、环境以及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新型变异毒株出现,都将阻碍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由于世界各国疫苗获取能力和政府应对政策的效果不同,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和不平等现象将逆转扩大,国家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的矛盾将不断激化。面对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放缓,经济存量蛋糕争夺将加剧,世界政治极化、经济两级分化、社会分化的趋势将进一步恶化。未来,发达经济体经济总规模可能在2022年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约三分之二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由于获取疫苗能力低,经济复苏前景惨淡,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倒退,经济面临“失落的十年”。人类共同置身于这场全球危机之中,只有地球上所有地方的疫情结束,这场疫情才算真正结束。我们只有积极开展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危机,人类才有可能走出困局,在不破坏环境或加剧不平等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复苏。5.2 加大国内找矿力度,用“最小的经济代价”保障资源的稳定和安全供给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品进口国和消费国。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受资源禀赋的约束,我国部分矿产品供给压力就比较大。疫情以来,全球能源价格暴涨带动矿产品价格上涨、国际海运紧张、全球矿产品常态化断供短供,以及愈加分裂的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持续干扰我国矿产品的稳定安全供应。近十年,非油气地质勘查投资大幅减少,与2012年峰值510亿元相比,减少近七成。其中,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科技和地质资料服务等非传统地质工作占比越来越大,在四成左右。真正用于找矿的资金越来减少,使得地勘队伍人才大量流失,后备找矿力量不足,矿产资源接替堪忧,国内矿产品供应面临较大风险。为了满足我国对矿产品的需求,进口付出了很大的经济代价。2021年,我国石油、天然气、煤炭、铁和铜矿(以下简称“五大类矿产品”)的进口额合计3.9万亿元,比2020年增加了1.2万亿元,增长43.4%。按目前地质勘查投资的数据估算,2021年五大类矿产品的进口额足够地质找矿40余年,仅进口增量也够找矿12年。与进口相比,地质勘查投资相对较小,加大国内找矿力度可以用“最小的经济代价”保障国内矿产品的供应。过去十年,我国五大类矿产品进口额与地质勘查投资差距一直都比较大,两者的比值为17~41倍。十年间,我国五大类矿产品进口额合计26万亿元,其中油气进口额合计16万亿元。在这五大类矿产品中,除了油气受资源禀赋限制外,煤炭是我国优势矿产,铁矿和铜矿也具有很大资源潜力,国内产量有很大提高空间。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即使部分矿产需要进口也能有一定议价权。5.3 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矿企开展国际合作
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经济陷入大衰退,短时间内,世界大部分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很难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随着全球通胀水平增加、资金链断裂、劳动力短缺,矿业企业也无法抵御经济持续低迷带来的危机,届时许多优质的国际矿业项目可能会被出售,这对于中国矿业企业来说,可能是海外投资收购的机遇期,是打破矿产资源全球市场垄断格局最好的时候。但同时,国内矿业企业当下面临诸多困难,国际投资运营经验不足,国际化人才短缺。要想进一步开展国际矿业合作,建议国家从顶层设计层面制定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企业科学有序开展国际矿业合作。在此过程中,更应该支持企业海外投资低风险、成熟的矿山项目。据美国S&P Global发布的《全球勘查投入预算趋势》报告显示,2021年世界初级矿业公司预算分配给新建项目的比例占总预算26%,在建矿山占36%,生产矿区占38%。这也说明全球矿业勘查投资更倾向于这些低风险、成熟的矿山项目。(《中国矿业》杂志)
免责声明 |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来源于中国矿业报公众号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关键词: